茹云财经网

首页 > 财经问答

财经问答

st昆机造假如何看待

2024-11-14 10:15:02 财经问答

ST昆机(600806)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通过虚构合同、发货单、运输协议、设置账外产成品库房以及提前确认销售收入等手段虚增收入,涉及客户12个,虚增金额4.8亿元,同时还存在存货不实、费用少计、销售收入确认问题以及控股子公司存在“多账套”和票据涂改等问题。该财务造假案件被证监会查处,ST昆机面临退市的风险,并对昆明机床及当时的管理层进行了处罚。

1. 财务造假手法曝光的严重性

违法情节严重,持续时间长,涉案金额巨大

隐瞒、编造重要事实的***劣手段

2. 监管部门要求审计机构配合调查

为加快案件查办,回应市场关切

财务造假时间跨度长,造假数据涉及面广,需要高专业度的调查

3. ST昆机自曝家丑

新领导班子发现问题后,主动披露

当时规定下,证监会能给出的最重处罚已给予

4. 风险威胁ST昆机,被暂停上市

沪交所决定暂停公司上市,退市风险存在

对昆明机床及管理层进行处罚

5. ST昆机财务造假详细金额

2013-2015年虚增收入4.8亿元,少计管理费用2961万元,少计存货5亿元,多计成本2.35亿元,虚增利润2.3亿元

2014-2016年3月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存在造假

6. 可能涉及财务总监的参与

财务总监可以以某种方式粉饰利润

资本费用化、强行将资本支出纳入研发费用等手段可能存在

7. 反思违法成本过低

A股市场上涉嫌造假的案例频繁出现

违法成本过低需要反思

8. ST昆机财务造假具体问题

存货不实,涉及金额约9600万元

费用少计,涉及金额约3300万元

销售收入确认问题

子公司存在多账套和票据涂改问题

以上是关于ST昆机财务造假的相关内容总结。ST昆机通过虚增收入、少计费用、虚增利润等手段长期进行财务造假,导致公司面临退市风险并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。在这一案例中,涉及到的违法手段和涉案金额都非常严重,引发了对于违法成本过低和A股市场财务造假现象的反思。监管部门要求审计机构配合调查,需高专业度的调查才能深入揭示造假真相。这一案件也提醒了其他上市公司要规范财务管理,加强内部控制,避免类似违法行为的发生。